新闻资讯
首页 > 新闻资讯
劳动防护服装行业:借力国际标准走自主创新之路
发布者:产业用及无纺布展 | 发布日期:2018/6/7 16:26:41

 

  在我国劳动防护领域,防护服装是使用量最大的产品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防护服装生产国,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的防护服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  
  过去常见的"傻大黑粗"的工作服早已失去了踪影,而防护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则不断推陈出新,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,差距不断缩小。
  
  但是,限于企业的认知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距,很多企业对防护服装的配备,与发达国家相比,仍有明显的不足。
  
  那么,我国防护服装的发展还有哪些瓶颈,如何突破?
  
  对接国际标准 串起关联企业
  
  探讨防护服装的发展前景,需要拓展视野,放飞思想。业界展开了对接,召集防护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,规模较大的经销商代表、大型中央企业和跨国外企安全和职业健康部门负责人、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等。经邀请,这个"链条"的另一端,还连接上了国际专业机构的负责人--国际标准化组织个体防护装备委员会防护服装分会(ISO TC94/SC13)秘书长Eric Van Wely先生和国际著名的认证机构、美国UL高级副总裁Chris Hasbrook先生。他们两位分别发言,介绍了有关国际防护服装标准和有关产品认证的概况等。
  
  美国UL高级副总裁Chris Hasbrook先生发言题目是:"探索全球市场--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",他从安全生产的角度,阐述了相关安全认证的必要性,表示愿为中国的安全生产和认证提供服务。
  
  两位的发言,引起了许多与会者的关注和兴趣。很多人不断举起手机,对着会场前方屏幕上的PPT拍个不停。会议间隙,与会嘉宾三五成群,热烈交流,几位国际嘉宾更是成为很多人讨教的"众矢之的"。
  
  联盟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个体防护装备委员会防护服装分会、美国UL分别签署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。在防护服装领域,这是我国第一次与国际机构建立联系。而两位国际专业人士也表示,他们与一个国家的劳动防护组织开展如此的合作,也是第一次,因为他们看好中国的发展和实力,并相信双方深化合作一定会互相促进,共同进步。
  
  有国内专业人士评价,由我国的联盟牵头、得到国际机构响应的这一活动,是我国防护服装实力的体现;与两家国际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产品标准的互认,可以看作是中国个体防护产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,以自有品牌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。
  
  燃爆视频与圆桌对话
  
  当天,"防护服装圆桌对话",让与会者享受了一场专业交流的饕餮大餐。
  
  "主持人,我想再看一下那个化工企业燃爆时的小视频。这可是带给会议的'礼物'啊。"有人提出建议。于是,那段视频被再次播放。与会者屏息观看,似乎想透过屏幕捕捉一闪而过的某个细节:
  
  2017年3月,在某石油化工公司,一位巡检人员来到管道交错的某个区域,可能是做例行检查。当他在一个管道旁停下,弓腰伸手,试图触摸或是转动某个阀门时,燃爆突然发生了:冒起的火焰瞬间在局部形成火团,巡检者的身影一下就看不见了。火焰持续了五六秒钟后,视频戛然而止。
  
  该公司HSE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遇到燃爆的巡检人员,全身的防护用品穿戴的很齐全,因而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火团中脱身。尤其关键的是,其身上穿的是连体阻燃服,可以有效抵御几秒钟时长的燃爆。后经医院检查,这位工人的身上,仅有裸露的手指被定为二度烧伤。
  
  这个使用阻燃防护服装而在燃爆发生时有效保护作业者安全的案例,不仅让所有观看者受到震动。更促使几位参加高层圆桌对话的专业人士思绪大开。他们围绕防护服装的生产、配备使用、产品标准、质量检测和追踪溯源等,展开了多角度的交流和探讨。
  
  提供视频的是某石油化工公司HSE部门的赵先生。有人向他请教:该公司是如何在有较大风险的作业场所比较好地落实了个体防护?
  
  他介绍,该公司在2004年就承续了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,并不断完善。该公司有一条严格规定:凡有人员进入公司的易燃易爆场所,必须穿着阻燃防护服装。
  
  "对有些岗位,阻燃服装必须采用材料阻燃面料,有的岗位可以使用后整理的面料,但阻燃性能必须达到洗涤50次以上。"赵先生颇为自豪地说:"我们的连体阻燃防护服装是生产厂家根据我公司的特点专门设计的,我们已经坚持穿着了十几年,至今未变。"
  
  有人提问,阻燃防护服装质量可以保证吗?产品有没有经过烈火的燃烧测试?在场的另一家阻燃防护服生产企业、春晖(中国)制衣公司总经理张洽回答:"我们生产的阻燃服装,都是送到相关专业实验室经过了严格的"假人轰燃"实验。"
  
  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(北京)主任杨文芬,对我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工作情况予以详解,她还介绍了"新型个体防护装备标准体系的建设"的进展状况。与会的防护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,对配备标准的制定更为上心,他们盼望,防护服装能够在标准的推进中实现较大的跨越。
  
  盼配备标准,可借力跃上新高
  
  上面提到的小视频,毫无疑问会成为某些企业必须配备阻燃防护服装的有说服力的案例。但事实是,我国企业在热防护和化学防护服装配备工作中是有一些欠账的,当然,欠账最多的还是阻燃防护服装。
  
  一些防护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反映,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企业在招标中,标价大都不断走低,很多防护服装的订单几无利润可言。在这种背景下,一般的企业怎么会采购价格较高的阻燃防护服呢?而相关标准的缺失或是过于笼统和原则,使得使用企业易于打擦边球,而相关政府监管部门也难以对使用企业实施有效监管。
  
  一些企业不愿意为购买使用阻燃防护服装而增加成本,低价竞争又使得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,这就使得我国的阻燃防护服装在推广中屡屡"卡壳",发展步履蹒跚。虽然我国阻燃纤维的生产量很大,而阻燃防护服装在国内的使用总量却并不高。
  
  令人欣慰的是,在历经了血的教训后,有利于阻燃防护服装发展的曙光已经出现。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下,"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总则"已经制定完毕,即将报批。在这个总则之下还要编制12个重点领域的配备标准。其中,"石油、化工、天然气"、"非煤矿山"、"冶金、有色"等3个行业的强制性配备标准将首先推出。而"阻燃防护服装"等个体防护装备,已被列入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的强制配备的清单中。
  
  借力"强制性配备标准"的实施,我国的防护服装将赢来发展的难得机遇,防护服装的整个产业链条都将受益,在具有易燃易爆等风险的行业的从业者,也将在岗位上获得更多的安全保障。